164答辩-《理想年代》


    第(2/3)页

    下首是:“幸天地鉴临上下,私情公谊,此心不负故人。”

    左右墙壁上挂满了祭幛。落款都是有名有姓的大人物。

    过一会儿,一位年迈的僧人领着二十三个和尚鱼贯进入灵堂。他们先站成两排,向张振武的遗像合十鞠躬,然后各自分开,缓步进入幔帐,在黑漆棺材的周围坐下来。只听见一下沉重的木鱼声响后,二十四个和尚便同时哼了起来。二十四个声音――清脆的、浑浊的、低沉的、激越的、苍老的、细嫩的混合在一起,时高时低,时长时短,保持着大体一致。谁也听不清他们究竟在哼些什么:既像在背诵经文,又像在唱歌。

    这时,一大捆一大捆檀香木开始在铁炉里燃烧。香烟在黄金堂里弥漫着,又被挤出屋外,扩散到坪里,如同春雾似地笼罩四周的一切。整个灵堂变得灰蒙蒙的,只有一些质地较好的浅色绸缎,在附近的烛光照耀下,鬼火般地闪烁着冷幽幽的光。换香火、剪烛头、焚钱纸、倒茶水的人川流不息,一概浑身缟素,蹑手蹑脚。灵堂里充满着凝重而神秘的气氛。

    灵堂东边一间厢房里,挤满了张振武大大小小一群老婆和孩子,哭哭啼啼的闹腾。

    “这钱你拿着。”李想抽出一叠钱塞给张振武的长子,又向身后的人交代道:“今后军务司每月给张家属恤金30元,至张子能自立时为止

    张家长子把钱推了回去,睁着布满血丝的双眼,对李想有不加掩饰的恨意,硬棒棒的说道:“不要!”

    李想的脸色一凝。

    “你这娃,怎么这么不懂事,收下!”说话的是张振武的弟弟张振亚。他双眼红肿,面孔清瘦,头上包着一块又长又大的白布,正在房中一角清理哥哥留下来的衣服。他怕因此抓破了李想的脸,赶紧的出来转寰。

    李想知道他们的心思,都在怀疑他是杀张振武的幕后主谋,不禁摇摇头说道:“袁世凯说是我指使他杀的张振武,袁世凯是大总统,不是我儿子,我能指使得了他?谁都知道,现在鄂州是我的天下,我还需要杀人吗?真相如何,总有一天会水落石出的。”

    ……

    北京参议院开会,由张伯烈领衔,共和党参议员20人署名,向参议院提出《质问政府枪杀武昌起义首领张振武案》。讨论相当热烈。

    刘成禺首先起来对《质问书》作了简单说明,议长制止道:“质问不必说明。”

    “今日之事不比寻常质问!”刘成禺立刻反驳,竟然径自走上台去,大声的演说道:“查约法第6条明戴,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张振武既为中华民国之人民,即应受有中华民国人民之权利。而张振武之被杀也,并未捕送审判厅公开审问。即云罪有应得,亦不宜星夜邀袭,旋捕旋杀。……观政府杀人之手续,直等于强盗之行为。以冠冕堂皇之民国,而有此以强盗行为戕杀人民之政府,违背约法,破坏共和,吾人亦何不幸而睹此!且推此义也,则凡民国起义之功首,造成共和之巨子,皆可一一捕杀之,任凭其为帝为王矣。”

    刘成禺痛快淋漓地来一篇激烈的演说。张伯烈更继之以嚎啕大哭,全院震动,议院内外方知张案的严重,非旦夕可了。

    “李大帅以非罪要求杀人,大总统以命令擅改法律,均是违背约法。”参议员彭允彝观点鲜明,要求维护法律尊严。“从张振武案可以看出,参议院不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对人民的生杀予夺可以依据总统命令,而不必依据法律,因此此时可以谓之无政府,无参议院、无法律、无政治;破坏约法,推翻共和,实属令人痛恨,提出质问书,不仅为振武一人言也,为民国前途起见耳!”

    “民国初建政府藐视参议院之事,已不止一次,而以杀张振武之事为最甚。”搭腔的是参议员陈家鼎,他跷起二郎腿在细细地品茶,略带思索的道:“所以,张振武之事非常紧要,关系国本。应在法律上着想,提出弹劾案,以尽参议院职责;提出弹劾案,弹劾陆军总长。”

    参议员刘彦扬眉道:“此事不仅在弹劾段总长,并在弹劾李大帅。李大帅以空空一电,毫无一句确证之语,徒有倡谋不轨,愈接愈厉之空话,以此种空话可杀张振武,将来即可以此种空话杀百姓。”

    在参议院还有二十余参议员,认为此案办理之法,亦多暖昧难明,须联名向政府提出质问案,要求袁世凯与李想给予答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