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绵黄纸是川渝地区特有的,出现时间也颇为短暂,不是质量不好,而是质量太好。 绵黄纸在制作工序繁杂,推高成本价,古时书生多为穷困,买得起的人太少,用现代来说就是成本没办法摊薄,于是制纸作坊用减少工序,对外宣称是改良,绵黄纸逐渐淡出大众视野。 然而人物事物都会有追求者,绵黄纸出现那段时间,正好有个人正苦于没有厚纸,挡得住自己笔锋,那人家里有钱,大量收购纸张,据说用了一辈子。 这人也奇特就爱画竹,一辈子不知画多少,于是人们称呼‘爱竹’先生。 要知道画画是很讲究天赋的一门手艺。 爱竹先生画了一辈子却不受外界赏识,五十岁仙逝留下的画,被家人当纸钱一把火烧了祭祀,只余下三幅画被带入坟里,成为陪葬品。 而世界就是那么玄妙,就跟爱竹先生一样非棉黄纸不可,清朝乾隆年间,有个人在收到被盗墓贼倒盗出来的爱竹先生的画作后惊为天人,认为笔触体现出竹子的高风亮节,苍劲有力,所以到处寻找爱竹先生的画作。 此人不仅是文化人,还是个古玩大收藏家,消息一出,市场到处是仿冒品,‘爱竹先生’大名时隔三年再次焕发生机,不过继续没多少时间。 因为三百年过去,造出绵黄纸的那个作坊都作古百余年,后代都找不到,所以很容易被看出来仿冒终归。 只是大热度虽散去,但也部分人注意到绵黄纸存在,认可其价值于是试图复原。 爱竹先生也跟绵黄纸绑定在一起,因为那位大收藏家得罪京城大老爷,没几年家道中落,家人死的死,隐姓埋名的隐姓埋名,人们想找到画作研究,可惜画作从此了无踪影。 说起来,直到如今依旧有人尝试制作‘绵黄纸',因可确定该纸是当时宣纸作为文人雅士作画字贴后,第一批叠层的纸,复原后能找到技术源头,去修复其他古画字帖缺失部分。 想到这,鱼玄凤回神盯着楚烨道:“确定是绵黄纸?” “呀,你现在可是我对手,在你没解析出来答案前,我不能说吧。”楚烨怪笑提醒。 鱼玄凤回道:“确定是绵黄纸,那这场比斗我必输无疑,因为我从头至尾都没看出来,只以为是普通纸张。” “那你输了。”楚烨肯定点头。 鱼玄凤骇然,断了六百年的绵黄纸,竟能短时间辨认出来,这该如何标定楚烨的鉴定能力? “不对,还得验证是否是真的。”曾爱媛插嘴,鱼玄凤有无辜认输前科,此刻她保持怀疑态度。 “之所以叫棉黄纸,是因揉搓后感觉犹如棉絮还会发黄,是后人给取的,任家一开始叫果州宣纸。”楚烨解释道。 曾爱媛闻言准备动手。 楚烨急忙喊停,道:“打住,比斗我赢,那物件就归我了,没我同意这么可以乱动。” “我还没宣布你赢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