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肥的拖瘦(中)-《理想年代》


    第(2/3)页

    袁世凯表面上虽故作镇静,但心里也如百爪抓挠。他不声不响地在参谋部扎下了根。

    好在李疯子终于拉开了江西决战的架势,袁世凯透过英国盟友的友情提示,早就开始了准备。当李想在田家镇调兵遣将,一副攻击九江的做派,准备发起大规模攻势时,北洋军数十万守军南北大调整已基本完毕。

    决战了!北洋军和李疯子交战以来,一直被李疯子的非常规战打法所困恼,北洋参谋部上下连着蒋百里这位日本士官学校的状元郎都抓狂了,终于等到了一个堂堂正正的决战时刻!

    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地,袁世凯表面上虽然还是那么平静,但却是惊出了一身冷汗。

    参谋部的作战室里。袁世凯像躲过一场大难一般,心情轻松地

    主持着江西战区高级将领齐集的军事会议。

    自从李想开飞机作为交通工具之先河后,中外的豪门巨富,政府机关都有样学样,袁世凯也从法国订购了一架沙麦式飞机,从德国订购一架高德降飞机。其实,汉口造的大黄蜂式飞机便宜很多,不过袁世凯不敢去买,他怕李想在上面动手脚。

    一架作为袁世凯自己的座驾,用来摆谱,一架就是专门给北洋将领作为公务之用。

    别说,有了飞机之后还真方便了,比如说现在,一个招呼,段芝贵和李纯就飞到北京。

    这是江西大战前前线将领齐集的最后一次会议,所以袁世凯十分重视。

    眼望众将,他是欣喜多于忧虑。

    蒋百里一扫前段时间的颓废,依旧是那么风劲十足。眼下,他基本已丢开了保定陆军学校的教学事务,一门心思扑在了江西战区战事上。蒋百里苦心孤诣,一天一夜,他的作战计划终于令袁世凯露出一丝笑容,光光的脑袋频频点动。

    “……我江西战区30万大军拟分为两大作战兵团。段芝贵总司令率第1兵团配置于赣南一线,及其两侧地区,力争以外线之势击破北上匪军,屏障南昌。

    而段芝贵总司令第2兵团作为防御主力,将全力扼守九江至瑞昌线正面,将匪军主力阻于阵前,在李纯兵团配合下,各个击破匪军各师团。”

    说着,扫了眼袁世凯,又神秘却不无得意地补充道:“至于王占元军团,我区拟编为战区突击军,使用于战场最为关键之处。在这座严密的大墙面前,李疯子不垫上老本,是难以越过这数道防线的。”

    袁世凯频频颌首,左边扫扫,右边看看,兴奋地在椅子上挪动着,似乎已有些坐不住了。

    但坐在一旁的陆军总长段祺瑞扯着肌肉,露出了冷冷的一笑。这一笑,没能逃过精明干练的冯国璋那一双犀利的眼睛。

    曹琨比较而言,似乎更老道些,并不像段祺瑞那么锋芒毕露。

    北洋三杰,刀光剑影斗了10来年,他早已学会把棱角夹进软骨里。

    曹琨是个内秀的人,内心其实精明过人。自袁世凯在总统府内设立军事处以控制全**事,他就把参谋总长一职抛到了脑后。

    北洋系的基础,建立在小站练兵时期,那时,袁把全部心力都用在建军工作上,他躬亲部署一切,如:军队的编制和调遣,将领的选拔和补充等。其后政治上袁的地位日高,北洋军的发展也日大,袁自然不能兼顾北洋军,于是冯段诸将的权力因之逐渐提高。袁当总统后,精力分散到外交、财政、政党方面,军事就付托给北洋系的大将手中。这时,“北洋三杰”的情况是:冯国璋外调南京,主持长江一带的军事;段祺瑞在中央统理全**事;王士珍却退隐正定。段以陆军总长身份,不但对北洋军系独揽大权,即对于全**事亦有统筹之权。段倚赖徐树铮,徐有才气,可是和北洋系的渊源不深。北洋军的新生力量,多数是由段所培养和提拔,不过袁对军事并不放松,所以便在总统府内设立军事处以控制全**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