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希望如此-《理想年代》


    第(2/3)页

    “可以让银行承销!”宋大小姐提出的这个办法在她脑子里已经转了很久,她为孙中山也是惮尽竭虑。

    李想眼中厉芒一闪即逝,中山先生,还有黄兴和胡汉民却一下子来了精神,看着宋大小姐侃侃而谈:“一般国际惯例,公债利息在百分之七左右,临时政府向银行抵押时可以按票面五六折发行,只要畅销,利息丰厚,高者可获利息百分之四左右。临时政府还可以定下规定,银行可将公债作为发钞准备,即使滞销,银行根据,又可拿到证卷市场上投机,牟取暴利。有此种种实际利益,银行业还不争相包揽公债业务?许多手中有巨额游资的富豪巨贾,掏钱投资向银行业,或者购买公债,也在情理之中了。临时政府除大量发行公债和国库券外,还可以盐厘为担保向银行大量借款。只要有款可借,可以不惜息高期短……”

    “利益再大,也不过是‘临时’政府开出的一张空头支票,谁会这么傻?”李想轻笑道。

    “这叫做风险投资,如果北伐成功,支票就会兑现!”宋大小姐笑脸如花的看着李想。“听说汉口和上海两地商会联合创立的新华银行明天就要挂牌营业。李帅整天高喊着北伐,但是到底对北伐有多少信心,就看你的新华银行愿意承销多少公债了?”

    “荒唐!”李想一拍茶几怒吼一声,馊主意打到他头上来了!不过李想看到孙中山和黄兴异样的目光,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赶紧又说道:“你以为新华银行是我的一言堂?没有股东大会的同意,我也无能为力

    “李帅……”宋大小姐刚开口,孙中山立刻打断了她,客气的问李想道:“那你说要怎样才可行?”

    李想心里一阵骚动,但是脸色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说道:“前清官办洋务那么多,拿出去抵押几个,钱不就来了?”

    “我早有决定,若新政府借外债,则一不失主权,二不抵押,三利息轻。”孙中山把宋大小姐和李想两人的提议全否定了。

    黄兴嘴唇挪动,想说什么,最后还是叹息一声什么也没说。

    “把官产卖给国人,就不失主权了。”李想漫不经心的说道。这才是他的心里话。

    胡汉民奇道:“盈利的官产和军用官产不可能卖,那么剩下的亏损官产和破产的官产有谁傻的来会买?还有像轮船招商局,江南造船厂,这些大型民用官产,谁有这个能力买得起?”

    宋大小姐眼前一亮,突然了解李想暗怀的鬼胎,出于盟友的互相照应,立刻接过话头道:“既然是李帅提出来,那么这个难题就交给他解决吧。李帅,您看行不?”

    李想暗暗叫好,当然知道宋大小姐在陪他演双簧,立刻摆出一张苦脸,犹豫半响才很不痛快的说道:“都是为了革命大业,无论有多么困难,我也不能再拒绝了。我一定把两湖和江浙的商界搞定,把这件事给办下来,解决南京临时政府的财政困难!”

    “希望如此!”

    孙中山和黄兴也被李想这副为难的样子搞得忐忑不安。

    北京,东郊民巷。

    客厅只有四个洋人,壁炉火焰熊熊燃烧。

    东郊民巷的外交使团这个会议与会者只有四人,英国公使朱迩典、美国公使嘉乐恒、德国公使哈豪孙、法国代理公使斐格威。均为遥控紫禁城的最高当权者。

    对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列强历来抱着敌视态度。由于它们之间彼此争夺霸权的火并日趋激烈,清王朝已显露出崩溃的迹象,又兼革命党人宣布承认它们的在华权益,以及它们之间在对华问题存在复杂的矛盾等原因,列强在武昌起义之后没有采纳日本的武装干涉主张,而是实行所谓“中立”。其实,列强的“中立”,只是改换了破坏中国革命的手法而已。在“中立”的幌子下,它们极力扶植袁世凯作为新的工具,通过他绞杀中国革命,维护在华侵略权益。为此,它们通过各种渠道向清廷,向临时政府施加压力。但是北伐首战,固镇大捷,立刻如风一般传遍大陆,也同时惊动东郊民巷。

    “商业统计学家百森先生就中国近况及对世界局势影响回答了《纽约时报》记者的提问。”首个发言者声音洪亮,一张大胡子脸。

    “这我们知道,”这个小胡子山脉大叔的声音比较尖利,“他说:中国革命直到过去两三个月才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是,这是西方人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忽略的一系列中国国内事件演变的必然结果。在满清**统治下,民怨与日俱增,**政府以及束缚中国数世纪的道德规范在西方文明光芒的照耀下轰然倒塌。一八五一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起义持续时间长达十二年之久,这是中国人民不满**统治的前兆。在这次起义中,太平军攻占了数个重要省份,甚至对上海展开攻势。直到戈登将军参与重组大清军队,才最终将起义镇压下去。一九零八年,满清皇室承诺成立代议制政府,他们保证在数年后建立代议制政府。一九一零年十月,清廷组建了资政院,但这仅仅是一个咨询机构。人民随后要求成立真正的国会。这突然而至的请愿对清廷皇室是一个巨大的震动,他们想方设法回避人民的这类请愿,由此点燃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

    前面这个英国大胡子显然有些不快,但他的语调仍然保持冷静。“很好!但我想你会对这个消息更感兴趣……革命爆发后,举国响应,起义军每到一地都势如破竹,这深刻地表明了大清帝国的孱弱和中国人民的万众一心。西方舆论普遍认为这场起义取得的胜利仅仅是暂时的。但是,我认为这种观点不正确。革命从一开始便进展顺利,起义军展现出了良好的战略判断力。显然,这是一场现代化的战争。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受到了很好保护,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事实上,各国列强一直在等待寻找借口进行干涉,以此造成中国人最惧怕的事情,即瓜分中国。”

    包括那个小胡子在内的所有人都被这句话所震惊。

    “我们在土耳其曾催生了代议制政府的成立,这与中国目前的情形十分相似。”这法国老头显得较为肥胖。“现在,土耳其的政治制度正在经历时间考验,迄今为止,从各方面看都是成功的。”

    一些人点头表示赞同,法国佬说道:“显然,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一种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据说,已有十四个省宣布拥护共和。满清皇室方面,惟一值得考虑的个人因素是袁世凯,他被许多人认为是一个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角色。孙中山先生已被选举为新的共和国总统,虽然从形式上说,这更像是一个军政府。这种情形将会持续下去,直到局势变得稳定……”

    “可你有什么证据说他可以稳定南京临时政府?”德国佬重要开口。“证据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