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巴尔干战争阴影-《理想年代》


    第(2/3)页

    李想却对孙中山长远的这个卧薪尝胆的计划不予回答,脸色阴沉,嗫嚅一阵才道:“你们知道巴尔干吧?”

    “那有什么知道不知道,这才过去多久――先生曾以“南洋小学生”为笔名,在《中兴日报》发表文章,与保皇派展开论战。先生以土耳其和摩洛哥为例,阐明革命不仅不会招致*瓜分,相反,被瓜分和被干涉的问题还可以“由革命而解决”,先生斥责保皇党“惧革命招瓜分者乃不识时务者也”。”宋大小姐拧眉思索片刻首先开口,说完她忽然大为兴奋,鼓掌笑道:“中山先生这些打破旧思想,推翻旧制度,慷慨激昂的革命舆论压倒了保皇党的反革命宣传,进一步唤起海外华侨的爱国主义觉悟。南洋各地广大华侨站在中山先生一边。”

    孙中山自然高兴,矜持地笑道:“当防城之役发动之后,同盟会干部分赴海防、西贡、新加坡、暹罗、槟榔屿、吉隆坡、缅甸等地筹集起义经费,当地华侨热烈响应,慷慨解囊,踊跃捐输,还想方设法购买粮械运往起义前线……”

    孙中山等人想起那段岁月,还是那么的热血沸腾。

    “恕我冒昧,既然你们认为‘惧革命招瓜分者乃不识时务者也’,那你们现在的惧怕又算什么?”见他们从缅怀热血岁月的骄傲变成错愕的神情,李想自己倒一杯茶,晚饭没吃,肚子饿了先灌水,端起杯子一吸而尽,又道,“以的摩洛哥之革命,表现出德国统治者之大胆敢为,加具欧洲列强之紧张,而引起意土之战争的爆发。沙俄唆使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签订反土同盟条约,希腊和保加利亚订立盟约,门的内哥罗也在参加了盟约。这样就形成了四个巴尔干国家反土同盟,并决定利用意土战争的时机发动对土战争。欧洲列强绩数百年来不阴不阳巴尔干之疑问,将死未死土耳其之处分,而乃解绝之于二十世纪开幕之时期,是乃世界之一大快事,亦中国之一大机会。”

    巴尔干就是欧洲的火药桶,大家伙当然知道巴尔干战争很可能引爆欧战,欧战如果爆发,列强也绝对没有精力再来干涉中国革命,英俄也就无暇伸手蒙藏!

    孙中山从欧洲回来的时候就听说在武昌革命之前发生的摩洛哥危机,而意大利趁欧洲局势紧张的时刻,以其在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的利益受到侵犯为借口,向土耳其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土耳其同意其进驻的黎波里,遭拒绝后于并向土宣战。时间和武昌举义几乎同时,所以那段时间孙中山看的报纸机会每天都有报道。

    只是孙中山和他们都没有想到意土战争导致四个巴尔干国家结成反土同盟,并决定利用意土战争的时机发动对土战争。

    孙中山按捺不住高兴,笑道:“这个却还难说,巴尔干半岛的战争,能否引燃欧洲的火药桶,还是未知。”孙中山说着,情不自禁自己也斟一杯茶饮了起来,又复叹息道,“俄、英、法肯定是站在巴尔干同盟一边,德、奥同盟一直和英、法协约国敌对,必定会支持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这样巴尔干的局势更加复杂化,各方有了牵制,所以就怕他们打不起来……”

    “绝对会打起来!”李想肯定地道,“由于错综复杂的历史原因,巴尔干地区的民族和宗教关系十分复杂,历史遗留问题更是难以解决,特别是领土问题。各个民族都想建立单独的民族国家,扩大领土范围!”见孙中山他们一个个面现诧异之色,便把他了解的巴尔干的秘闻,对孙中山他们说道:“欧洲列强在巴尔干地区的明争暗斗,直接影响着该地区诸国的内外政策,左右着巴尔干政局的发展和变化。在这里,民族之间的冲突使得人们内心的传统意识更加根深蒂固,由于民族的兴亡受到传统敌人的威胁,巴尔干各国决心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将它赶出欧洲,解放被占领土,实现各民族自治,这正是巴尔干同盟得以建立的直接成因和尔后的一致目标。在这种形势下,巴尔干地区酝酿着一场迫在眉睫的战争。”

    孙中山一听话音便知其意,忙问道:“这和英、俄,蒙、藏,又有什么关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