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影响所及(中)-《理想年代》


    第(3/3)页

    最后张骞总结似的摊牌道:“愚意北军既据汉阳重镇,南军已夺北固雄关,势均力敌,就此结局,最为善策。闻英人有意解纷,劝令双方停战议和,自是正当办法。”

    “放屁!”姚雨平看到张骞露出狐狸尾巴,大骂道,“革命目的不达,无和议之可言!”

    日益激烈的军部岂能听他支配?主张行使武力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少壮军官们仍在蠢蠢欲动着,张口骂街的都有。

    张骞费劲口水的劝说非但没有奏效,反而在革命军中树敌不少。革命军界上上下下无视张骞的恐吓,显示了他们对革命的忠贞,他们为达革命目的也不惜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林述庆冲着张骞咆哮道:“孝昌一役,李帅英勇杀敌,战况剧烈空前,我方斩获极众,获得极大胜利,消息传来,全国振奋。李大帅更于孝昌战斗中,亲率突击队特务营,英勇出入敌阵地,冒烈火毒焰,击溃顽敌,不幸负伤多处…………革命人正为流血奋战,你却在这里出言和议!你居心叵测!”

    张骞气得脸红耳赤,看到林述庆钵大的拳头扬到了他的鼻子尖,想和他翻脸,又打不过这些大头兵,只能吹胡子瞪眼睛。

    张骞对全面发动革命战争竭力反对,在沪上准备组织临时政府的黄兴也有难言之隐,他感到自己是在矛盾的漩涡中挣扎。

    他是这个时代少有大公无私的伟大革命家,但他也难免伟大革命家所常有的多愁善感,伟大无私的更是过分了。他非常善于接受他人的见解,不论来访者与其关系如何,只要意见正确无不表示赞成。作为一个风云激荡大变革时代的政治家,这是明显的缺陷(笔者按:纵观中西历史,能扭转一个民族命运的人物多是独裁者),但是却给予一般人以好感。张骞,程德全,汤寿潜可能就是看中他这一点,才会要求他组建临时政府。

    “倾覆满清**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黄兴看着他们争论没有结果,幽幽一声叹息说道。“利用袁世凯推翻清政府于革命也是有利国民。”

    他是不希望战争扩大,通过和平手段得到共和,不但如此,就连革命军方也有许多人抱有与黄兴同样殷切期望的。

    黄兴本人并没有太多的要求,只是怀着或许民国可以通过律法驾驭袁世凯的幻想才有这样的念头。

    (光景:码多少孝敬多少,兄弟拼了老命了!乃们的票票和书架就看着办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