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鹿正肥(十六)-《理想年代》


    第(2/3)页

    先前接连的胜利,不免的还是存有一丝侥幸,因为也碰上北洋军的主力。如果北洋军一开始便扑进汉口,而不是由着夏占魁,张锡元等宵小来偷鸡不成蚀把米,革命之火还真难烧成燎源之势。只是如果是这样,袁世凯也不会重掌大权。这侥幸,亦是别有居心的人为。

    曾高眉头微皱,“我们编制统一,数量确定,战力强盛,经常保持战斗准备的战略部队,只有原来的两镇新军。其后的部队,都是新招的新兵,除了那些学生兵,基本上都是没有经过正规训练,有些甚至连枪都未放过。而北洋有六镇,还都是用德国操典训练,用最新的编制和装备,都是经常保持战斗准备的战略部队。”

    一个参谋涨红了脸,一口打断曾高的分析,道:“北洋军一线兵团投入兵力的最高限度,有六镇战略部队予以保证,而我们只有两镇。实力是比北洋矮一大截,难道就因为这样,我们就不打了?我们就不革命了?我们就向北洋军投降?”

    曾高对他的逼问不为所动,沉声道:“我只是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分析敌我实力,好让大帅正确的战略部署。”

    “三军已动,不可能不打。既然是革命,就没有屈服的道理。”李想不想把战略讨论浪费在这里,开口打断他们说道,“战争一旦开打,投入战场的军队也逐渐的增加,加之减员部队的补充,新增部队的组建,各种军需物质的调集利用。这些战争扩充体系,我们是否已经完善?战争扩充体系与北洋有多大的差距?”

    李想说道激动处,掏出一根点燃,巴即巴即的抽了两口,继续道:“我们要全面的考虑,准备与进行战争的政治,经济,军事条件,实事求是的估计敌人的能力和行动,并动员一切力量去战胜敌人,才能正确的领导军队,战时军队的领导体制,应力求使领导的形势和方法最大限度的适应战争的性质,力求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达成统一,并符合精干,高效原则。”

    李想嘴里冒着烟,拍拍曾高的肩膀,“我们在湖北大展拳脚的时候,北洋军为什么按兵不动,还不就是袁世凯的政治阴谋。我要是不知道袁世凯的政治意图,我不敢这样嚣张,肯定还龟缩在汉口,防备着北洋军的突袭。”

    曾高点点头,他一直不明白,李想怎么就把袁世凯心思掐这么准。听李想说起来简单,可这人的心思是最难测度的变数。当初武昌的黎元洪等人便是惧怕北洋军的南下,没想到清军无能的如此彻底,北洋军也配合着袁世凯演了一场大戏,才便宜胆大包天的李想,使他能大肆进取,扩张实力。

    到此刻袁世凯的野心已经凸显无疑,正虎视眈眈着眼前的肥鹿,任谁他想趁乱问鼎的心思。经过李想的提醒,曾高的心思活络起来。袁世凯确实有一举荡平湖北的实力,可是他绝对不会这样干。在战略构想当中,敌人的态势,因为袁世凯的野心而现出破绽,不再如数据上所显示的可怕。

    曾高连连点头,“政治是个好东西,袁世凯的不臣之心值得好好利用。”

    李想想到水仙刚刚递给他的情报,拉过一把椅子坐下,翘起二郎腿,夹着烟手指轻叩这桌面的地图,“英国驻北京公使朱尔典是袁世凯的老朋友。我们截获他在袁世凯前往信阳途中时报告英国政府电报,上面说:袁此行形式上虽系军务,其实乃调和此事。以彼之声望,或能设一通融之法以拯朝廷而令乱民之要求满意。此次革命蔓延如是之广,如仍欲以武力镇压,袁之识见,或知其不能有大效。且欲选一调和汉人者,除袁外,无更相宜而又为人信从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