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节 持钵老僧临岸久-《大道修行者》


    第(3/3)页

    “老衲行至此处,见一河好水,滚滚而逝,不知此水从何而来,又去向何处,不觉入神,倒让两位施主笑话。”老僧微笑着说。

    “这不简单,顺河而上,就会知道水从何处来,顺河而下,就知道去往何处。”云仙儿不觉笑了,这老和尚挺有意思,就是有点迂。

    老僧点头:“女施主说得有道理。”

    “从来处来,往去处去!”邵延想起前世的禅宗公案,顺口回答。

    老僧猛然一震,目中奇光顿射,不由合掌致谢:“多谢施主点醒,想不到施主智慧通天,请问施主去往何处?”

    “我身似行云,意如流水!”邵延笑道。

    “噢,原来是逐波而去。”老僧噢了一声。

    “你们说了些什么?”云仙儿听得一头雾水。

    “这是佛门一种机锋,称为禅机,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对方一语一个动作,明白者如影响应,如果要思考,已经不懂。不过,倒是可以给你解释一下,大和尚看水,实是思考人生宇宙之真理,问水从何而来,是问自己从何而来,为何修行缘起等等,问去往何处,实问自己修行目的为何,最终会如何。你虽未明白大和尚原意,随口一答,也符合响应如斯,却也算一种答案,大和尚理解成追问自己以往所行,直至追溯到最初那一念,出家如初,成佛有余,就此一答,当然指明一种佛道修行之法,至于你后面的话,大和尚理解为不问如何,只管去做,结果自现,大和尚明知你误解,却说你有道理,就是这个原因。”邵延解释给云仙儿听。

    云仙儿明白了,又追问道:“那么你的回答是什么意思?”

    “我的回答很简单,天地大道运行,无所不包,自然顺大道而行,人生有初,修行有初念,此为来处;顺道而行,自然会达到终处,此为去处,就这么简单。老和尚问我去处,我修道,当然法自然,如行云在空,流水在溪,自然执道而行,我可不想用佛门机锋回答,老和尚也是了得,听出我意,所以加了一句,逐波而去,说我顺大道之潮随波逐流之意。”邵延总算解释完,当然用语言解释是不得已之举,肯定已产生歧义。

    “原来如此。”云仙儿总算弄明白了怎么回事。

    “施主如入佛门,肯定能证无上佛果!”老僧认真地对邵延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