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邀月楼-《大周俏公子》


    第(3/3)页

    “原来东家名讳是张城,但不知东家府上出自哪里?”早在悦来酒楼生意还不错时,时常听闻客人提起张城的名讳,很是如雷惯耳,故此才有一问。

    “我家在封州城!”张城很是随意的说起。

    闻言确认后,李厢月一手指着张城颤颤抖抖,又一手捂住红唇,一双美眸睁得又圆又大,满脸都是不可思议之色。

    这李厢月的神态表情让张城充满了困惑与不解,于是看其的眼神充满了期待。

    不知过了多久,李厢月这才平复了燥动不安的心情,深呼了几口气道:“张公子有所不知,您的那首词—水调歌头,在这皇城之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特别是公子那独特的唱法,烟花之地无一不是争相传唱,故此在这皇城内,公子您的大名早已深入人心,甚至超过了八大公子!”

    “是吗?你说的这个人真是我?”张城手指着自己,未有一点名士的感觉,对于李厢月的表述抱有一丝怀疑,认为过于夸大其辞,不足以信。

    其实不然,张城当真是小瞧了那首水调歌头的影晌力,特别是,虽然是平行世界的古代,但是很多地方以及文化和古时的宋朝及为相似,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

    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宋代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唐代的诗人多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

    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大臣个个是词人,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著名词人,女词人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使宋词得以佳篇迭出,影响久远。

    而且也说明,宋词是唯一与唐诗媲美的一大诗体。宋季承唐,正如如鲁迅先生所言,好诗差不多已被唐人作完。固此,到了宋代,宋人在诗歌创作方面,要不落唐人的雄风,确乎很难。但是,唐人所遗留的丰富的文学遗产,宋人也并未白白浪费,而是将它们更多更灵活运用在这一诗歌体式上,使词在宋代获得了空前绝后的发展。

    而如今的大周风调雨顺,国泰名安,加之皇帝以及大臣都是好诗词之人。因此,张城的那首水调歌头,被投其所好之人敬献了大周皇帝,大周皇帝读后甚为欢喜,当若至宝。空闲期间,时与臣下交流此词,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效行必仿!无论你是才子佳人,还是凡夫走足,无病也轻吟。

    眼前之人竟然是有名的大才子张城,李厢月不禁沾沾自喜,然而一想到自己是寡妇,身份上的差距让她觉得很是自卑。待暗中调节好心态后,向张城建议道:“公子,既然您现在是新的东家,奴家建议换掉原酒楼的名字,这样比较吉利一些。”

    闻言很有道理,向其点了点头,双手束后,来回走了几步,突然看向这位李厢月,眉间一挑,微微沉吟,然后道:“既如此,不如就叫—邀月楼!”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