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和珅生于乾隆十五年,父亲名常保,曾任福建副都统。他祖上是今辽省轻元县人,清初随清帝入关,住在西直门内驴肉胡同。” “这个和珅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武官家庭,但他与弟弟和琳从小都受到较好的教育,十来岁时就接受儒学经典和满、汉、梦古文字教育。和珅天资聪颖,勤奋努力,成绩突出,因而得到老师吴省兰等人的器重。” “乾隆三十四年,20岁的和珅继承祖上三等轻车都尉的爵位。第二年,参加顺天府科举乡试,但没有考中。” “乾隆三十七年,23岁的和坤被任命为三等侍卫,成为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说成为了乾隆爷的侍卫,为何就变成了他仕途人生的转折点,原因就在于,和珅胆大心细的性格。” “皇帝的侍卫很多,《庸庵笔记》记载:某日乾隆要外出,仓促中找不到仪仗用的黄盖,乾隆责问:“这是谁的过错?”众侍卫都吓得不敢出声,只有和珅应声说道:“执掌此事的难辞其咎!” “和珅胆大啊,小小的一个侍卫敢这么说,可偏偏乾隆喜欢,于是马上将他升了职。” “再有一日,乾隆在轿中背诵《论语》,忽然忘了下文,聪慧的和珅顺口背了出来,乾隆亦很是欢喜。” “年轻的和珅英俊潇洒,颇有才学,他胆大心细,也抓住了这些机遇,成功引起了乾隆的注意,从此便时来运转,飞黄腾达。” “乾隆四十年闰十月,26岁的和珅被提升为乾清门侍卫,十一月再升为御前侍卫,并授正蓝旗副都统。四十一年正月,授户部左侍郎,三月授军机大臣,四月,授总管内务府大臣……短短的半年时间,和珅就从一名普通的侍卫,进入清王朝权力的最高层,成为乾隆皇帝的亲信宠臣。” “这不得不说,是因为和珅胆大心细,懂得抓住机遇,当然,前提也要有自己的才学相扶持。” “要说起和珅来,他还的确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和珅并非后人传说的那样不学无术。相反,他很有才干。据《和珅列传》记载,和珅的记忆力惊人、聪明决断、办事利索、多才多艺。乾隆在《平定廓尔喀十五功臣图赞》中特别提到和珅精通满、汉、梦古、西臧四种文字。” “并且,和珅的才能还有一个是懂得揣测皇帝的心思,投其所好。乾隆一生喜爱做诗、书法,和珅便为了迎合乾隆,在这些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并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