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章 卖火柴的小男孩-《红楼二大爷》
第(2/3)页
《资治通鉴》中记载:“陈宣帝太建九年,齐后妃贫苦,至以卖烛为业。”
这个“烛”不是蜡烛的意思,而是“发烛”。
根据记载,最早的火柴是由中国人在公元577年发明的,当时是南北朝时期,战事四起,北齐腹背受敌,物资短缺,尤其是缺少火种,烧饭都成问题,当时后妃和一班宫女神奇地发明了火柴,不过中国古代的火柴都只不过是一种引火的材料。将硫磺沾在小木棒上,借助于火种或火刀火石,能很方便地把“阴火”引发为“阳火”这可视为最原始的火柴。
不过又有人说是在汉朝的时候发明的“汉淮南王招致方术之士,延八公等撰《鸿宝万毕方》,法烛是其一也,余非民所急,故不行于世,然则法烛之起,自刘安始也。”
北宋人陶谷的《清异录》说:“夜有急,苦于作灯之缓。有智者,批杉条染硫磺,置之待用,一与火遇,得焰穗然。既神之,呼引光奴。今遂有货者,易名火寸。”这是说当时民间百姓非常流行用一种涂上硫磺的杉木条引火,这也说明了原始的火柴,应该是在《清异录》成书年代之前就已经发明,也就是公元950年前。
南宋时期,杭州的大小街道上,已经到处都有出售火柴的小贩那是有人把松木削成如纸张薄的小片,用硫磺涂满它的一端但它不叫“火柴”,而是叫“发烛”“粹儿”,这已经是早期的火柴了,但人们没有注意和重视。
元末明初学者陶宗仪的《辍耕录》中的《发烛》条说:“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熔硫磺涂木片顶端分许,名曰发烛,又曰粹儿,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史载周建德六年,齐后妃贫者以发烛为生,岂即杭人之所制矣”文中的发烛就是原始的火柴。
北宋人陶谷的《清异录》说:“夜有急,苦于作灯之缓。有智者,批杉条染硫磺,置之待用,一与火遇,得焰穗然。既神之,呼引光奴。今遂有货者,易名火寸。”这是说当时民间百姓非常流行用一种涂上硫磺的杉木条引火,这也说明了原始的火柴,应该是在《清异录》成书年代之前就已经发明,也就是公元950年前。
“汉淮南王招致方术之士,延八公等撰《鸿宝万毕方》,法烛是其一也,余非民所急,故不行于世,然则法烛之起,自刘安始也。”
林流之所以要做这个东西,而不做其他的东西是有原因的他以前也曾看过一些穿越小说,主角用些美食流行歌甚至刨冰之类的东西征服皇宫上下江湖武林可是真正到了古代,林流见识多了才发现那点子水准弄出来丢人是小,没得让人觉得疯癫,认为你被鬼神迷障的心智才事大。
不要以为古人都是蠢货,要都是蠢货的话,古代也就没有四大发明了,也就没有地动仪这些东西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