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他一直以为朱允熥在他的逼迫之下,已经快走投无路了。 直至这一刻他才意识到,人家压根就没正眼瞧过他! 自己所搞出的一切手段,在人家面前都跟小孩子的把戏一般幼稚。 跟人抢生丝,殊不知整个大明都是人家的,人家完全可以放弃苏州的生丝跑去别的地方收啊。 辞退织工以逼迫朱允熥放手,殊不知此举正中朱允熥下怀,他正愁不知如何与民争利呢,苏州个人作坊辞退织工,他那边就广开大门有多少要多少…… 张天佑本以为朱允熥搞不到这么多织机,却不料人家非但搞得到,而且搞得如此之好,远超苏州其他作坊的水平…… 张天佑越想越气,最后气得吐出一大口鲜血。 既生瑜,何生亮啊! 身在京城的朱允熥可不知道张天佑有这么多戏,此时他正被百官和一众王叔诘难呢。 「皇太孙殿下,您在苏州开办作坊,引起百姓暴乱这事是真的吧?」 「是真的!」 「您与民争利,引起苏州百工萧条也是真的吧?」 朱允熥摇了摇头道。 「不真!」 「孤若是想与民争利,早就打得那群小作坊活 不下去了,何至于让他们闹出民变来?」 都察院御史张亨闻言怒不可遏的道。 「原制造局不过三千织工,殿下一到苏州就增加到三万,竟然还说不是与民争利?」 「现在迫于舆论压力,又招募六万织工,实则不过是殿下的缓兵之计吧?」 「孤为何要缓兵?」 「孤若不是照顾苏州的小作坊,孤早就花高价招募织工了,岂容他们蹦跶到今天?」 张亨闻言更加气恼了,朝着老朱叩首道。 「陛下,皇太孙殿下明明犯下大错,却不知悔改,强行争辩,实在是让人痛心疾首呀!」 「现在苏州城百业凋零,都是因为皇太孙与民争利,呜呜呜……」 秦王朱樉闻言也跳了出来。 「大侄子,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你赚了那么多钱都不知足,竟然还跟升斗小民抢生计?」 周王朱橚见老朱一直不做声,也跳出来添油加醋。 「父皇,朱允熥倒行逆施,与百姓争利,丢尽了皇家颜面,还望陛下严加管束,以免其闯下更大的祸事……」 燕王听到这两人的话,也想出来给朱允熥加加担子,但看到晋王一脸的不快,他就稍微靠后了点,打算在看看形势再说。 晋王见所有人都指责大侄子,护短的小脾气蹭就上来了。 「二哥,开织布作坊咋地也比开青楼体面吧?」 「还有某人那贼难吃的酒楼都没关张呢,凭啥指责咱大侄子的产业!」 两人被朱棡揭了短,顿时跟被踩了尾巴的猫似的跳起来。 「老三,你这是啥意思,你个开赌场的还好意思说我?」 「三哥,你这话可不厚道,弟弟的酒楼虽然不好,但也比你的赌场干净吧……」 老朱见他们越说越不像话,赶忙拍拍龙椅扶手呵斥道。 「都给咱闭嘴!」 「大孙,咱给你十天时间,赶紧从苏州城撤出来!」 「苏州乃是大明赋税重地,岂能轻易瞎折腾?」 「撤?」 朱允熥反问道。 「皇爷爷,您让孙儿如何撤?」 「孙儿可是在苏州城砸了几十万两银子了,您现在让我撤出来,不是让我血本无归吗!」 老朱听到这话,气得「蹭」一下从椅子上站起来。 「那你就眼看着近十万的织工生计无着,眼看着苏州城百业凋零吗!」 「谁说织工生计无着了?」 老朱抄起十几份奏章扔过去骂道。 「你自己睁眼看看,这都是弹劾你与民争利,致使苏州城百业凋敝,民不聊生的奏折!」 朱允熥上前几步捡起一份奏折翻了翻,见上边都是老调重弹,没有丝毫心意,当即将其给扔到一边。 「皇爷爷,您若是信孙儿就等上两天,不出两天苏州城肯定有好消息!」 「好消息?」 朱元璋心道这小子骗鬼呢吧,苏州城都被他跟那个张什么的知府折腾成啥样了,还能有好消息? 然而,就在朱元璋这样想的时候,门外突然传来一声大喊。 「陛下,苏州府急报!」 大殿中的众人一听到这话,脸上无不露出凝重之色。之前弹劾过朱允熥的人,心底也是一阵窃喜,觉得皇太孙挨打在即。 老朱神色凝重地看向门口,心里也是非常忐忑。 他生怕苏州城在闹出什么事端,如果闹出杀官、死人之类的大事,那他就算再不情愿也得责罚一下逆孙了。 「赶紧呈上来!」 「诺!」 不多时,老朱颤巍巍地打开苏州府急报。 老朱一看到奏报上写着张清来的名字,脸上就有几分不悦。 如果不是大孙拦着,他早就想把这个手脚不干净的家伙给咔嚓了。 「咱先看看你的同伙写了啥,一会儿咱再收拾你!」 老朱威胁朱允熥一句,这才打开奏折看了起来。 底下的一众官员和藩王,见状无不伸长脖子看过去,好奇奏折里写了什么。 然而,让众人惊讶的是,皇帝陛下竟然在看完奏折后翻到第一页,又重新看了一遍。 这是什么情况? 难道说苏州发生民变啦? 老朱将奏折再看一遍后,心里依然久久不能平静。 虽说他不敢相信奏折上的内容是真的,但他又万分期待这是真的。 因为一旦奏折上的内容成真,那他大孙非但无过,反而有功于社稷,有功于苏州! 「臣张清来恭请圣安!」 「自皇太孙在苏州城兴办官办纺织作坊以来,总计招募织工共九万人。」 「现在有三万人已经正式上工,其余人也会在织机就位后开工……」 「届时苏州官办作坊织工将达到近十万人……」 「皇太孙殿下所打造新织机效率翻倍,届时苏州每年将生产丝绸上千万匹……」 老朱攥着奏折久久不语,整个人完全被奏折上的数字所震惊了。 一匹丝绸少说也是十两到几十两银子不等,哪怕全都按照最低价十两银子折算,上千万匹丝绸其总价也在百万万两银子! 此时老朱脑子里只有一个声音,咱大明要发达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