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与佛国-《大唐新世界》
第(3/3)页
突厥木杆可汗见状大惊,遂背信弃义,引兵上西山作壁上观。杨忠却仍然率军奋战,另派信差给达奚武报信,要求南路军从速前来会合。
时日迁延,敌强我弱。杨忠军死伤大半,达奚武军迟迟不到,突厥又背信弃义纵兵掳掠而去,由杨忠主持的此次东伐北齐的战争就这样失败了。
归朝以后,杨忠因为年事已高,于是留在朝中辅政。因为他政绩卓著,被授予大司空。并在此职位上,得以终年。
而杨忠的儿子杨坚的身世,更加传奇。他的出生,让杨忠既喜且忧。喜的是这个新生命的降生,给家中带来了不知多少欢乐;可他依然很忧心,因为他和妻子吕苦桃在年轻时为战乱所害,四处游走,接连几个孩子都夭折了。
夫妇俩来到了宇文泰身边,才算安定了下来。但他们还是生怕养不活这个孩子,就把他寄养在般若寺的老尼手中,定期前往探看,送衣送食,关怀备至。
杨忠得子杨坚之时,已是三十四岁了。对古人来说,这个年龄才有了子嗣,绝对算是老来得子了。
即使如此,杨忠对儿子并没有溺爱。他自己是武将出身,百战余生,性格极为刚强果断。这对杨坚的性格形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另一方面,杨坚在般若寺里长大,佛教对他的影响至深。他终身信佛,未尝改宗。
至于后来,杨坚受禅于北周,建立隋朝。他不但统一了南北,结束了华夏几百年来的分裂局面;而且还励精图冶,开创了一代盛世局面。
李渊作为杨坚的外甥,年幼丧父的他几乎就把杨坚当做亲生父亲看待。杨坚对李渊极为器重,对他也很亲近。李渊小时候是太子杨勇、晋王杨广、蜀王杨秀等人的玩伴,长大之后又是皇子们最为倚重的辅臣。
受到隋朝皇室的影响,李渊在信仰上,逐渐地就皈依了佛教。
但,建立大唐以来,尤其是攻灭萧铣以来。李渊深感佛教害人不浅,佛陀有悖伦理,僧尼出家,不忠不孝。于耕读传家,恢复国力,大为不利。
太史令傅奕数次建言抑制佛教,李渊深以为然。大唐初立,民弱国穷,应以老庄之学为国学,抚民以静,休养生息。
到武德三年开始,李渊逐渐崇道。他立老子庙于晋阳,追尊老子为皇祖,以适应天下万民休养生息的需要。
至于他个人的内心深处,是否从佛陀变为了道士,恐怕已经无人知晓了。一旦为帝王,当以天下为己身,必须脱胎换骨,方能迎来新生。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