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我自己并不记得收过这么多弟子。 也罢,这也是道。 我心态很好,虽未得道,但已经懂得用道来安慰自己。 除去那些纷纷扰扰之外,沛县的日子还算清净。 直到有一天,一个人的到来打破了这份安宁。 那是一个我一直想去寻他,却一直没有动身去寻的人。 孔丘。 如今的孔丘已经被众多人称为孔子了。 再次见到孔丘,我仍为他的天赋感到叹服。 炁有延年益寿之效,这我是明白的,但孔丘如今已经五十一岁了,看上去却还像是二十岁一样。 只不过此时,他虽然依旧是二十岁的模样,却少了几分年少轻狂。 孔丘带着弟子来到我门前。 这年来,孔丘已经成长到与我齐名的程度,他的学识渊博,外界皆有传我二人不相上下。 但他这次来的目的,并非是为了与我分个高低。 曾经分别于周都时,我曾向他寻道。 当时他说,他也不曾得道,需要再游历一番。 他这些年的经历我也有听说,游走于各国之间,宣讲着他的儒家之理。 我二人,一者为儒,一者为道。 他此次前来,大抵是为了寻我探讨一下儒道之理。 我将他迎入厅中,问他:“您来了呀!我听说您已经是北方的贤人了,您得道了吗?” 孔丘说:“我没有得道。” 我问:“您从何处寻求至道?” 孔丘说:“我求之于术数,五年不得道。” 我又问:“您后来又从哪求道呢?” 孔丘说:“我从阴阳而求道,十二年也不得道。” 我不得不叹:“这世间大道,究竟在何处啊。” 孔丘摇了摇头,看向我。 他竟然张口开始向我宣讲起他的仁义之说来。 我仔细听下来,感觉很有道理,但还是太天真了。 仁义之说,如果天下只有人族,那此学说就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 但是这个世界并没有那么单纯。 龙族,人族,异种。 仁义只会是害死人的刀。 我问孔丘:“可曾见过真龙?” 孔丘摇了摇头:“只是听闻,不曾见过。” 我知道他谦虚了,我曾听闻他在某个国家亲手将一头半龙按在地上,想来就算没有见过真龙,也有不逊色于真龙的力量。 我告诉他:“真龙,以血为贵者,以力为强者,仁义对他不过是消化,因为他对于人族来说就是天敌。” “就像簸糠进入眼睛里面,天地四方便看起来颠倒了;蚊蝇叮咬皮肤,便通宵不得安眠。” “有些事情并非是你所求的,但是他们却会自己找上你,就像那龙。” “这个时候你再如何仁义都是没用的。” “仁义毒害骚扰人心,再也没有比仁义更大的祸害了。” “您如果想让天下不丧失真朴,可以顺着造化而行,总会道德而立,何必急着标举仁义,像敲打大鼓寻找迷失的孩子呢?” “白鹤不必天天洗才白,乌鸦不必天天染才黑,黑白的本质,不值得辩论;名誉的头衔,不值得夸张。” “泉水干了,鱼儿一块困在陆地之上,用湿气互相嘘吸,用口沫互相湿润,倒不如在大江大湖里彼此相忘了。” “所谓的仁义,不过是你一厢情愿的奉献罢了。” 听完我的话,孔丘沉默了。 他身边那个长的有些壮的弟子看上去有些战战兢兢,像是在害怕什么。 后来我知道,孔丘的这群弟子里有不少都是被他打服的,他当时听到我那么肆无忌惮地曲解孔丘的学说,怕孔丘暴起一拳让我半身不遂。 我是知道孔丘的实力的,这一趟真的算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不过五十一岁的孔丘多少有些涵养,没能做出说不过就动手这种事情。 当然,他也没有因为我的话而改变想法。 仁义是他这半生坚持下来的事情,作为一个同样坚持半生,甚至会坚持一生的人,我深刻理解那种感觉。 我也没有再去劝他,而是转而去聊了一些别的东西。 他给我介绍了在列国周游时的所见所闻,我给他讲了有关炁的研究,还有从尹喜那里得到的引炁之法。 我请求孔丘与我一同创造一门纳炁之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