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八章 一个小号的逆袭(下)-《巨星从主持人大赛开始》


    第(2/3)页

    “接下来怎么了?杜甫在当时那么的不出名,又怎么能够这么出名的啊?这里面到底又有什么内情呢?”

    “啊啊啊,我以及深深的被吸引了!”

    “为朱铨小哥哥打call!”

    “这就是一个爱的那么深,爱的那么认真,另一个却just、soso?!”

    “跪求接下来的剧情发展!”

    “别着急啊,这朱铨说的就是‘一个小号的逆袭’,接下来就有了。”

    “已经带上了瓜子,边吃边看,哈哈...”

    “搬个小板凳来观看。”

    ...

    弹幕上依旧人声鼎沸。

    朱铨继续说道:“这时候,又一个大V推门进来了。他脸上带着刀疤,浑身散发着杀气,他的名字叫高适。

    走进俱乐部,高适很酷地坐下,点燃一支烟,思考着他的新作《从军行》。

    忽然,旁边传来一个温暖、诚恳的声音:“高老师您好,我是小号杜甫。”

    高适比杜甫年纪小,出道也晚,但这一点也不影响杜甫对他的推崇。

    他认真地履行着一个小号的责任,陪高适游山玩水,喝酒撸串。

    这甚至成为杜甫最珍贵的人生记忆之一。

    后来,每当回想起和高适、李白愉快玩耍的日子,他都很自豪:

    “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

    对大V高适的才华,杜甫无比仰慕:“当代论才子,如公复几人?”

    他甚至赞扬说:“高适的文章啊,就像曹植一样波澜壮阔;高适的德业啊,就像刘安一样可以正道成仙。”

    后来高适的官越做越大,成了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已经混到了大军区正职了。

    杜甫则颠沛流离地跑到了成都,人穷志短,时不时要吃高适的救济。

    杜甫只有道谢,反复地道谢:“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好像不经常在诗里提几句这事,就会显得自己忘恩负义一样。

    高适拍拍他的肩膀,道:“兄弟,别客气,咱们是朋友。”

    高适和李白一样,都拿杜甫当朋友,但却从来没注意过杜甫的诗。在他们的眼里,杜甫真的只是个小号。”

    这段话的描述相当的形象贴切了,再一次将杜甫的卑微描述的淋漓尽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