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从作曲人开始的顶流巨星》


    第(2/3)页

    获得掌声,几位老先生笑得很开心,谦逊道:

    “老喽,气没以前足了!”

    “好几年没登台了,生疏啦!”

    “你喜欢,就再给你来一段儿!”

    说着,几个人又兴致高昂了好几段。

    于海也没有打断他们,只静静地听着。

    直到几位老人家略微有些累了,才和简季修给他们倒了茶:“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唱的是碗碗腔?”

    “对。小伙子还懂这个?”杜老先生有些诧异:“现在年轻人都不听这个的,我以为没人辨认得出了。”

    “以前有幸听过老腔。感觉区别还是蛮大的。”于海道。

    “老腔啊!”杜老先生闻言了然,又叹了口气:“我都许多年没听过了。”

    “是呀。”之前敲着铜碗的林老先生也叹气:“自从于老头走了之后,就没听过人唱了。现在的年轻人都不会这些,也不愿意学。”

    “等我走了。”杜老先生放下月琴,有些意兴阑珊起来:“估计我们这一支,也得断了。”

    其他人都齐齐沉默。

    虽然不愿意接受,但似乎也没有别的办法。

    “这也没办法。”

    “你们没想过找一个接班人吗?”于海想了想,还是问道。

    几个老头子沉重地摇了摇头:

    “没人愿意学的。”

    “我之前去隔壁县的时候还想拐个小孩来学呢,结果被他父母给接回去了。”

    “怎么会?”于海有些不解。

    这也是一门手艺,如果愿意教的话,怎么会没人学?

    “因为不挣钱啊!”简季修苦笑道:“你觉得一场演出能挣多少钱?”

    于海对这个是真的不清楚,因为根本没有接触过。

    “多少钱?”

    “也就几百块钱而已。”简季修道:“而且也不是天天都有活的。遇上庙会、结婚、祝寿、小孩满月等等,这些时候,人家才会请一回。我爷爷在时,他们是三百块钱一场的,一个皮影戏班子五个人,一天下来不一定能挣一百块钱,根本不够过日子的。”

    于海哑然。

    这收入,比他想象中低很多。

    如果一天能够演好几场的话,可能还能维持生计。

    但是现代社会,越来越多人没了请戏班子的习惯。

    而他们这些民间的皮影戏班子,没有固定的戏院可以售卖门票啥的。

    他们基本上是有人请了,才会小车一推,背篓一背,就上人家家里表演了。

    现在还有能表演的皮影班子,其实大部分对于成员们来说属于挣外快,自己在家里还是需要务工干活的。

    这样一对比,于海想到了现在的许多明星商演。

    一场动不动就几十万的,同样是表演,收入真的是一个天一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