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词兴于唐,盛于宋,后世作品也有很多。 词对平仄、押韵要求更高,断句字数有定而各异。 赋则不同,李煜讲道。 赋起源于战国,最早是诸子百家的散文中。 赋是韵文,赋以壮丽、华美、浩大为文学界的高峰。 但是赋一直没有引起近世文人的注目。 楚辞是战国楚地产生的诗歌体。 屈原忧国伤时,创作了荡气回肠、华丽恳切的《离骚》,后代文人仿之,西汉中期楚辞也很兴盛。 汉代国势强盛,产生了大量的文辞优美、气势雄阔的赋。 其中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尤其浩大。 汉以后汉赋继续发展,尤以左思的《三都赋》为上。 唐朝古文运动改革骈文,形成文赋。 以赋的形式,不拘骈偶。 作品中以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为上作。 李煜活了一千年,自然知道苏轼的名字。 何况他还是一只的千年水鬼。 有助于提高修养、智力、心理素质,增加人谈吐有节、举止有度的能力。 读古代诗词歌赋能提高人的智力、德行。 古代诗词歌赋能让读者产生真善美的陶化,得到壮、美的心理感化,文以叙论,文以感人。 李煜深以为然,不然他也不会灭国了。 太过在乎古代的诗词歌赋的发展,才导致了他的朝代的灭亡。 李煜不想教出如此叛逆之子,吟诗词道:林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一曲未完紧跟着念出了第二句:“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开,菊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两首诗词吟毕,念出了第三首:“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 曹帆和王羲之鼓掌,为李煜的才气所折服。 “徒儿你知道为师的心愿嘛?”李煜突然对曹帆说道。 曹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能眼巴巴看着李煜,李煜说道:“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见曹帆和王羲之听完,李煜才豪气干云的说道:“和气生财!” 曹帆无语,王羲之更无语,李煜不知道哪里接通的现代消息,嘴里又开始说道: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月正春风。 曹帆读过这首词,名唤《忆江南-多少恨》。 李煜才不服输,又开始念叨。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月正春风。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李煜词笔,挥洒自如,以寥寥五句,写人间大悲剧,以昔日之荣盛反托今日之凄凉。 凭着他的高度艺术技巧,把重温旧梦的一腔悲恨,表露得隐而实显,浅而深致。 陡然“多少恨”领起全篇,令人惊悚。 原来悲恨之源来自昨夜一梦,昔日繁华鼎盛在梦中重现,使梦醒后的李煜格外痛苦,乃至恨声不绝。 当年游乐御苑,凤舆銮驾,香车宝马,随从列队,宫女如云,“车如流水马如龙”一句,袭用成语,浑然天成。 李煜后,宋人多效此种技巧。 《望江南》第二首“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