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花费两千两纹银! 管家很肉痛,濮阳照很后悔。 早知道就不该丢的……骂几句也算“不接受太子招揽”。 下一秒他的心神就被面前的砚吸引了,细细端详起来。 这砚雕工繁复精美且不说,细看石质,更是惊叹连连:这砚石质结构坚紧、纹理缜密、石肤温润。 加上造型特别,用途也可以很多。 他试着倒水研磨,发现也是极好:发墨如砥、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縠理、金声而玉德。 濮阳照也算是文房四宝的鉴赏收藏大家了,这种砚却从未见过。 他不由得更加好奇,翻找出刚刚被丢开的匣子。 匣子已经被摔破了一个角,正面写着“歙砚”两个字。 歙(shè)砚? 他闻所未闻,就是这前面的字,也见所未见。 身为大儒,他有着读书人特有的好奇心:遇到不懂的,就总想弄明白。 这个字从哪儿来?是什么意思? 是这砚的产地吗? 还是它的特点? 若是往常,他定然会找知道的人问个明白。 然而很明显:最可能知道这“歙砚”的来历的,就是太子爷。 毕竟东西就是从他那儿来的。 可他前脚刚把东西丢出去,后脚就去买回来,还厚着脸皮去请教太子爷? 这种丢人现眼的事情,他打死也做不出来。 理智让他止步,感性却让他百爪挠心:好想知道这歙砚背后的来历啊啊啊…… 濮阳照挠头,傅辰安也在挠头。 天武国那边,这两天已经在给迎春书院招生了。 奈何“男女都招”的招生细则一贴出去,围观的人多,议论的人多,报名的人却寥寥无几。 从古至今,都没有男子和女子都进一个书院读书的道理。 迎春书院虽然男子和女子分开在两边上学,中间还隔了围墙,可到底只有一墙之隔。 男子那边还有几个读不起书,又想读书识字的报名。 女子这边则一个也没有。 有那么几个动了心思的,也不敢做出头鸟,当第一个来报名的女学生。 她们在悄悄观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