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易安影视,会议室 《疯狂的石头》制片人和导演宁昊把在渝市勘景照片和一些预算大纲汇报给颜礼。 虽然仅有300万的投资,但作为易安影视出品的第一部电影,颜礼还是给予了一定的重视。 除了资金,还有一些媒体宣传资源,给电影造势,如果有合适的演员拿不下来,公司也会帮忙出面。 一部300万的小成本电影,片酬也不多,可能有些演员无所谓。 但一部背靠新兴知名公司的电影,那就不光是片酬的事了。 宁昊倒是没提什么演员要求,他本身找的也差不多了,价低便宜。 就是媒体资源和一些渝市本地相关的问题需要公司帮忙。 特别是后者,剧组去那拍戏,摆不平本地一些事,容易起波折。 颜礼点点头:“这个我帮你协调,不用担心。” 渝市不比京城,他没有那么多人脉,但也认识点人,毕竟光是和渝市台合作就不是一次两次了。 《疯狂的石头》是前去拍戏,不是攻山头,搞定电视台就差不多了,了不起再由其介绍一些其他人,问题不大。 “那就没什么了。” 宁昊觉得和易安合作很愉快,不管是老板颜礼和派来的制片人,对电影本身干涉不多。 最在意的可能就是钱花在哪,为什么花这个钱云云。 其他方面不用他操心,宣传、当地人脉、包括后续发行巴拉巴拉,易安一手操办,他只需要把电影拍好就行。 只负责踏踏实实拍电影! 这句话听起来对导演来说最正常不过的事,但往往能做到这点的十不存一。 早年各大制片厂为主的时候还好,新世纪后,资本在内地电影圈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商业片,导演话语权被不断压低。 冯小钢和老谋子已经可以说是内地最牛的两个商业导演,但很多事情也要对投资人和相关方面让步。 除了拍摄创作被干涉,很多事情也要导演去忙活,甚至于拍戏变成了次要的事。 一些文艺片导演对商业导演和其作品嗤之以鼻,就有这方面的原因。 他们认为电影是艺术作品,而不是一个项目和商品。 宁昊如今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导演,今年还不到30岁,多少带着一些“朴素”的导演情怀,至少目前还是很喜欢这种合作模式的。 “宁导。” 开完会,颜礼起身来到宁昊旁边,喊了一句宁导,宁昊赶紧起身,受宠若惊道。 “颜总,可不敢这么称呼,您叫我名字就好。” “哈哈,让你先习惯习惯,好好干,这电影不错,回头上映之后,宁昊就是宁导了,我再帮你造造势,咱也当个第六代导演领军人物。” 颜礼现在忽悠功底越来越强了,说话直挠对方痒处。 宁昊听了他的话,嘴上连说不敢,脸憋的通红,牙都乐得呲出来了。 年轻导演,而且是并不算多么得志的年轻导演,最渴望的就是成功和证明自己。 颜礼多捧两句,给予重视和期待,宁昊跟打了鸡血一样,浑身牛劲使不完。 等再过几年,小青年变成老油子,这招就够呛了,得实打实的拿钱和利益来砸,或者通过别的方面对症下药。 看着斗志满满离去的宁昊,颜礼有些感慨:“还是年轻好啊。” 旁边的小秘书胡雅有些无语的看着自家老板,这话说的。 宁昊1977年生人,颜礼还比他小几岁呢。 不过想想这位的能耐,至少在公司内部,很少人把颜礼当年轻人看待。 平时,三四十岁的公司管理层被颜礼训成三孙子也不算稀罕事,甚至因为事出有因和颜礼有的放矢,多数被训还心服口服,一些人反而更加推崇颜老板。 胡雅天天待在公司,别的不好说,就市场部那帮人,看颜礼跟看神仙一样。 就算项目不顺和颜礼偶尔失误,他们都觉得是自己的错,没有执行好颜礼的命令。 其他部门有时候吐槽市场部是传销部,都是一群被颜礼洗脑的魔怔人。 但不得不说,市场部又是公司最被羡慕的部门之一。 这帮狗日是真挣钱啊! 以《亮剑》为首的八部剧,目前的累计销售额已经突破2亿,部分项目上星或计划上星。 按照易安的谈的发行条款,这2个亿的发行分成,约在3000万以上。 市场部的提成有多有少,按具体项目合同和贡献度云云。 但一般不会低于发行收益的5个点,正常都是5~10个点左右,贡献大的话会更多,另外还有一些包销、分账、保底等方式。 总归下来一句话,多劳多得,多赚多得! 工资、奖金、绩效,再加上一些额外灰色收入,比如公关费的结余虚报啥的,都是常规操作,只要不过分,也没人理会。 杂七杂八加起来,这一波3000万的收益,市场部这帮人至少进兜几百万。 这可是2005年,哪怕在京城,月入5000也能算是高工资了。 市场部这帮狗日的,哪怕赚的最少的也有几万块钱,赶上许多人的一年工资了。 而且公司还不仅只有这八部剧,后面还有其他项目收益,只要不是特别无能,年入十万真不算难。 除了一些管理层和另一个奖金不错的影视部骨干,公司谁不眼红。 换他们去了市场部,几万十几万的提成一拿,也得把老板当亲爹看。 胡雅有时候都忍不住羡慕。 不过,她或许没市场部那几个管理层赚得多,但颜礼也没有亏待她。 并且作为颜礼的秘书兼遥控指挥的执行人之一,胡雅在公司约等于大内总管和司礼监掌印,位卑权重,公司副总和几个核心高管也得笑脸相迎。 当着颜礼的面,她是小胡秘书,在私下里,胡假颜威,称一句胡副总都不为过。 “回神了。” 正琢磨的时候,颜礼手在胡雅眼前绕了绕:“那个《士兵突击》什么情况?” “呃。” 胡雅反应过来,赶忙道:“老板,情况有一点复杂。” 颜礼眉毛一挑:“说。” “项目刚开始不久,导演康洪雷他们更倾向于和八一厂合作。” “一个是他们之前合作过《激情燃烧的岁月》,另一个是这种军旅题材绕不过八一厂。” “另外还有一事,康洪雷目前正在拍的《一针见血》,其出品方叫天意影视,老板吴毅和康私交极好,《士兵突击》这个项目也是他们一起做的。” “而这个吴毅,据说和华谊走的很近,坊间还有说法,说是华谊未来要大举进军电视剧市场,准备拉拢不少电视制片人,其中之一就是吴。” 颜礼听完了胡雅的报告,心下了然。 八一厂就不说了,现在制片厂都不好过,外来项目基本上只出名头或者少量资金。 《士兵突击》在八一厂之外,肯定是要另拉投资的。 但吴毅和华谊交好,甚至准备展开深度合作,华谊不可能不对其项目表示支持,那么就没什么必要找颜礼这边了。 “可惜了。” 颜礼有些遗憾,毕竟是每月情报里出现的火剧,但也不至于捶胸捣足。 影视项目千千万,颜礼不可能全部截胡。 合适就截,截不到那就是没缘分,等下一个,现而今的易安,现在也不缺一个《士兵突击》。 相比于《士兵突击》,华谊准备大举进军电视剧市场,才是颜礼比较看重的。 华谊以前也拍剧,但还是以电影为主,从今年开始,华谊开始在电视剧方面进行加大投入。 仅颜礼听说过的,就有《嘉庆传奇》这部清代历史大制作,还有黄三石自编自导拉着大S、何润东等人主演的《夜半歌声》,唐人的那部《少年杨家将》好像也有华谊的投资。 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拉拢一帮电视剧制片人和导演,王家哥俩手上的资金能撑得住吗? 不是颜礼看不起王家兄弟,这哥俩真没那么有钱。 冯小钢的《夜宴》吹的震天响,投资大头是哥伦比亚。 投资不小的《墨攻》,第一出品方也是香江那边的公司。 老板叫徐小明,就是《霍元甲》的老板,曾是亚视、英皇的高层,其参与《墨攻》的公司背后金主也是香江的传媒集团。 所以华谊说是电影投资、制作、发行一条龙,但实际上,更偏向于后两者,份额还没有颜礼忽悠煤老板吃得多。 也因此,华谊的名气大、资源多、实力强,但利润率和能动用资金就不好说了。 只是远远撑不起来这么多项目,大概率还是走挂羊头卖狗肉那一套。 制片人顶着华谊的名头出去忽悠人,同时借助华谊的一些渠道资源。 华谊用招牌资源渠道+少量资金,分润项目部分利益,同时提升公司影响力和硬实力,形成疯狂“扩张”之势。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