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他们平时也住在店铺里面吗?”赵子蒙道。 “只有伙计住在店铺里面。”简林山道。 “王老板雇了几个伙计?” “两个。” “这两个伙计是什么地方的人呢?” “他们都是本地人。” “你们能把他们的名字和地址提供给我们吗?” “我们进出走巷子,几乎不到店铺里面去。我们平时不和他们接触,听他们说话的口音肯定是本地人。” “有一次,他们在店铺门口卸货的时候,我听一个伙计喊另一个伙计,喊的应该是小名,叫什么来着?叫‘和平’,这个叫‘和平’的家就住在老城南一带,他每天中午回家吃饭,一去一回,加上吃饭的时间顶多一个小时。”沈巧丽道,“我就知道这些。你们可以到隔壁店铺去问一问,应该有人知道‘和平’的情况。” “这样吧!一会,我领你们到几家店铺去问问。”简林山道。 “谢谢,王老板和他老婆住在什么地方呢?” “王老板和他老婆住在马婆婆庵。” 我们的故事再一次提到了马婆婆庵。 “马婆婆庵也对外出租吗?” “马婆婆庵只有四个老迈的尼姑,香火在二十几年前就断了,年轻一些的尼姑都走了,只剩下几个老尼姑,香火断了,没有收入,她们就出租房子,马婆婆庵的环境很好,所以房子比较好出租。” 走出简家以后,赵子蒙一行在简林山的引领下去了隔壁和斜对面几家店铺去打听“和平”的情况。 斜对面一家面馆的秦老板提供了一点情况,但他只知道“和平”家住在白鹭洲公园附近,“和平”在聊天的时候经常提到白鹭洲公园,还有一个地方,他也经常提到,这个地方就是花鸟市场。 有名字,再加上两个大概的地址,找一个人,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赵子蒙在笔记本上记下了名字和地址。 和简林山分手之后,大家去了马婆婆庵,走出巷子的时候,赵子蒙在路灯下看了看手表,时间是八点五十,同志们在简家坐了一个多小时。 马婆婆庵的大门紧闭。 马所长敲了三次,才敲开大门,开庵门的是一个年已古稀的驼背老尼姑,她的手上拿着一把手电筒。 “请问施主找谁?”老尼姑轻声慢语、有气无力道。 马所长上前一步:“师太,打扰了。我们是市公安局的,我们想找师太了解一点情况。” 大家是否记得,同志们在调查走访城墙砖的时候,马婆婆庵不在其中——这是大家第一次走进马婆婆庵。 “请进。”师太虽然用了一个礼貌用语,但听起来冷淡的很。 “师太,不知道如何称呼您?”赵子蒙道。 “贫尼法号会平。” “会平师太,深夜打扰,给您添麻烦了。” “不麻烦——不麻烦——请进。”师太一下子热情了许多。 会平师太将大家领进一间禅房。 谈话先从简单的寒暄开始:“师太,贵寺历史久远,规模也不算小,香火为什么不继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