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赵子蒙寻迹觅踪-《观火》


    第(2/3)页

    “她很少说话,听不出她的口音,但她穿的衣服与众不同。”

    “怎么不同呢?”

    “她身上的衣服是最时尚的那种——这种时髦的款式最早流行于上海,她每次来做衣服,我在给他量衣服的时候,总要多耽搁一点时间。”

    “这是为什么?”

    “我想把她衣服的款型记下来,那些衣服的款型很受年轻女孩子的欢迎。”

    “有一回,她穿了一件旗袍,我很惊讶,那件旗袍的款型太时髦了,我就问她旗袍是在哪里买的,他说是量身定做的,我又问她是在哪里做的,她随口冒了一句:‘上海宏祥源。’”

    “‘上海宏祥源’,那是上海有名的老字号,很多衣服的款型都是从‘上海宏祥源’开始流行到全国各地的。”

    赵师傅的言外之意是:女人可能是上海人——至少在上海生活过一段时间。

    女人是上海人,那么,姓马的也应该是上海人。

    姓马的夫妻来自上海,如果他们是杀害车仁贵的凶手的话,那么,他们是怎么和远在京西的车仁贵扯上关系的呢?虽然赵子蒙从赵师傅的口中掌握了一些有价值的线索,但赵子蒙还是高兴不起来。仅凭这点信息,想找到马氏夫妇,比登天还难。

    赵师傅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还特别强调:“她身上的衣服款式都很时髦,在京西是看不到那种款式的衣服的。”

    和赵师傅分手之后,赵子蒙一行去了城南仓库曹师傅家。

    曹师傅随大家去了“客常来”,曹师傅去“客常来”是想找鞋匠江师傅说话。

    姓马确实经常到”客常来“泡澡,但他每次来既不点茶水点心,也不要擦背敲背,他每次来都要带一个茶杯,茶杯里面放一些上好的茶叶,在下池之前,他用手比划着让跑堂的给他泡好茶。

    除此以外,他和跑堂之间没有任何交流。曹师傅说,想干好跑堂的工作,除了周到热情之外,还要会和顾客攀谈寒暄,只要是本地人,跑堂没有不认识的,即使是外地人,只要到“客常来”来几次,跑堂的也能知道他是何许人也,可姓马的总是拒人以千里之外。

    曹师傅所表达的内容和车华庭、李大娘,包括赵师傅所表达的内容是同一个意思。姓马的不想让别人知道他是谁。如同凶手不想让警方知道砖墙夹缝里面的尸骸是车仁贵一样。

    曹师傅之所以领同志们去见鞋匠江师傅,是因为姓马的曾经在江师傅的鞋摊上钉过鞋掌,钉一双鞋掌只需要两块钱,但姓马的给他十块钱,而且不让他找钱。不仅如此,姓马的和江师傅有过一些交流。

    大家走到“客常来”的时候,江师傅正在给一个顾客钉鞋掌,顾客坐在一只小板凳上,脚上穿着一只黑色的皮鞋,另一只皮鞋在江师傅的手上。

    “江师傅,顾所长他们有事情找你。”

    “曹师傅,你领顾所长他们到一号厅坐坐,我钉好鞋掌就来。”江师傅道。

    五六分钟的样子,江师傅歪着脑袋走进一号厅。
    第(2/3)页